荷兰只有20余万农民,2018年却创造了903亿美元的农业出口;中国约有2.2亿农业劳动力,同期农产品却比荷兰少110亿美元,农产品贸易逆差达573亿美元。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看,荷兰是个小国,却是世界农业大国。相对于2020网络赚钱项目我国荷兰每公顷蔬菜产出为54.4吨,而我国只有23.0吨,还不足其二分之一,荷兰有机农业面积占比为7.4%,而我国仅为0.4%,农产品品质优势明显。从世界农业的视野来看,荷兰取得举世瞩目的“农业奇迹”离不开其高度发达的设施农业——现代智能温室的产业支撑,而荷兰标准智能温室到底先进在哪里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环境智能控制系统
荷兰温室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,对温室内温度、湿度、CO₂浓度等环境因子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、记录和调控,自动形成处理方案控制设备进行处理,为番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。荷兰标准温室采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,将环境控制、水肥管理、数据检测等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管理。温室智能控制系统将加热系统、CO₂增施系统、灌溉系统、通风降温系统、营养液回收利用系统等进行了集成,在一台电脑上就可以控制整个温室正常运转。
温室通风降温系统
告别传统的温度计观测与温室温控难题。荷兰温室通风降温系统主要包括温室天窗、循环风机等设备。温室内通风降温主要是通过温室屋顶天窗开启来实现。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可根据时间、温室内外温度、外界光照条件、室内湿度条件等因子来控制天窗是否开启及开启
角度;为保证温室内气候均一,荷温室内一般设有空气内循环系统,该系统根据温室内不同位置温度变化情况开启或关闭,使温室内的气候保持在稳定平衡的状态。
自动化物流系统
规模化温室采收效率同样追求高自动化水平,减少密集劳动作业。温室内配备有采摘作业车、可升降轨道车、运输作业车等省力化装备体系,进一步提高了工人操作效率,通过先进的机械设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,增加劳动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,减少病害交叉传染的概率。
当然荷兰标准现代智能温室不只体现“智能化”特点,其精确性更令人信服。其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,针对每种作物的需求制定肥水的策略和配方,将植物需要的水和营养,精准的输送到每一个滴箭,误差可以控制在±0.001,对每一株植物都做到“精准投放”。其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温室内作物生长适宜温度,实时记录,增加光合作用速率,还能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利用。其中央处理系统可以将温室内的日常运营数据,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脑、手机程序远程监测温室内气候情况,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有效减少人力投入与生产损失,依托大数据,实现农业标准化。
当前中国的设施农业主要还是以日光温室为主,虽然荷兰标准的智能温室技术更高、产量可靠,但亦需要结合中国具体农业产业国情与农业实际去融合,而非一味的模式复制。随着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布局转化;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;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,相信对真正健康、绿色的蔬菜水果需求也将带动智能温室产业在中国的深化发展,而“荷兰标准”也将给中国智能温室产业发展指明方向。